愚昧是一种罪

愚昧是一种罪

习华觀察 | 南京日報的這篇報導讓人厭惡 03/27/2020

3 月 26 日,南京日報刊出一篇神文《為了 684 個「老外」的安康》。文章一經傳出,幾乎所有讀者都感覺不適。

這篇文章的惡心之處,首先就在於讓人想起新華社歷史上最經典的報導 ——《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在上個世紀 1960 年,國家處於最困難的時候,當時人力物力匱乏,救援設備也不先進,但為了快速緊急準確救援 61 名工人,演出了一場真實感人、驚心動魄的畫面。

那種崇高樸素的搶救情誼,書寫了國家對勞動者生命的愛護,彰顯了勞動者作為國家主人的自豪。文章一經報導,感動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

但今天南京日報的報導,看完內容後,再看《為了 684 個「老外」的安康》標題,實在是褻瀆了《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全文散發的某種味道,不僅讓人如鯁在喉,而且有點惡心。

看文中最經典的報導:

「有的『老外』一次只買 4 片麵包,確保每天吃新鮮的,我們就每天送上門。」「『老外』要喝桶裝純淨水,一次性購買了 4 大桶,我們就幫他一桶一桶從小區門口扛到樓上。」

讀到這裡,我真的為那個要喝礦泉水的歸國留學生叫屈!她不就是要喝個礦泉水嘛,還願意自己買。但你看網上頓時一遍罵聲,一夜之間,「建設祖國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傳遍大江南北,個個說起義憤填膺。

要知道,就在中國疫情最緊張的時候,是海外華人,包括這些留學生,從世界範圍籌集抗疫物資,結果就是一瓶礦泉水,搞得好似恩斷義絕。

再看文中的經典片段:

「有一位外國友人買了大件物品,沒有電梯,我們硬是派了兩個人抬上 4 樓、送進家裡。」「有個小年輕酷愛淘寶,我們有一天幫他送了 20 多趟快遞……」

如果那個拜耳員工、澳大利亞的女華人看到這裡,我估計她肯定會大喊冤枉啊。為什麼同為老外,自己與這群老外的待遇天壤之別?為什麼自己的工作都被拜耳解雇了?

所以在報導中,我看到一個金光閃閃的詞語:累計 684 名「老外」享受到了「包保服務」。是的,是「服務」這個詞語,因為我在很多基層政府報告中,經常看到是「管理」,怎麼一面對 684 個老外,就變成「服務」了呢?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洋人在中國享受超標準待遇,成為一個民族近代史上的心靈隱痛。正因為這樣,無數仁人志士殺身成仁,追求民族的尊嚴和平等。

所以在 1949 年,當聽到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全國人民熱淚盈眶。怎麼在國家發展到今天後,面對老外我們依然不自覺自矮三分,躬身自卑呢?

整個報導內容中,看到的是對老外的無微不至,如果能夠面對街道居民有這樣的報導該是多好啊。報導裡的一些服務內容,對自己的居民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在這裡竟然津津樂道。

不是說不要對老外做好服務工作。但不能內外有別,更不能在中國的土地上,讓老外享受超國民待遇,只因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怎能厚此薄彼。

不是說不要對老外做好服務工作。但要按老外的價值觀行事。在他們的市場經濟觀念裡,享受高質量服務,就需要支付高額人工成本。我們怎能免費縱容?

在他們的法制理念裡,他們自會尊重所在國法律。在他們的平等理念裡,自己只需要享受所在國的國民待遇。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更經不起誘惑的。面對報導裡顯得過分的服務,你無底線提供就不應該,還報導出來就更顯得惡心。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方便廣大網友回顧留念。

本文由自動聚合程序取自網絡,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