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公眾號原文已被刪除
以下來源於財經 E 法,作者俞琴 黎詩韻
財經 E 法
財經 E 法是脫胎於《財經》雜誌的原創內容品牌,我們關注互聯網行業中的法治、治理和倫理話題。
文 |《財經》記者 俞琴 黎詩韻
編輯 | 魯偉 宋瑋
國家衛健委第二批專家組一位成員匿名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稱,當時他們在武漢掌握的信息和材料有限,無法得出新冠病毒 “人傳人” 的結論。但公眾要求對專家組追責的聲音始終存在,他們是否真的盡職盡責了?
2020 年 1 月 20 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接受央視《新聞 1+1》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 “肯定人傳人”。
發現 “人傳人”,對公眾防護、醫療救治,都具有重要意義,1 月 20 日也成為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時間點。
自從 2019 年 12 月 31 日 “不明原因肺炎” 由武漢市衛健委公開披露以來,新冠病毒是否 “人傳人” 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2020 年 1 月 18 日傍晚,84 歲的鐘南山從廣州奔赴武漢,兩天後公開病毒 “人傳人” 的信息。
外界已經知悉,在鐘南山之前,先後有兩批專家組分別在 2019 年 12 月 31 日、2020 年 1 月 8 日赴武漢調查,但兩批專家均未明確公開提及病毒會 “人傳人”——2020 年 1 月 4 日,國家衛健委第一批專家組成員公開表示,“從目前看,未發現明顯的人傳人證據”;1 月 10 日,又有第二批專家組成員對媒體表示,按病人病情及擴散情況,整體疫情 “可防可控”。
從後來的疫情爆發來看,上述兩批專家的調查結果和公開表態,可能成為疫情防控延誤的因素之一。因此公眾一直在以各種方式追問:為何前兩批專家組未能在武漢調查時得出 “人傳人” 的重要結論?
《財經》記者近日專訪了第二批專家組的一位成員,這名專家於 2020 年 1 月 8 日到武漢,2020 年 1 月下旬離開。這位專家要求匿名接受採訪,但不反對《財經》點明他曾作為第二批專家組成員的身份。
這位專家向《財經》記者強調,當時專家組在武漢掌握的信息和資料有限,無法得出 “人傳人” 的結論。他表示,“有醫務人員感染一定是‘人傳人’,而且說明,病毒傳染性還非常強”。事後看,當時武漢已經出現了醫護人員被感染的病例,但這位專家稱,當時專家組並不掌握相關信息。
“我們也試圖去了解。” 這名專家介紹,在武漢期間,專家組特別注意醫務人員有沒有感染,“每到一個地方,就問有沒有醫務人員感染。” 但得到的答復,都是 “沒有”。事後來看,專家組當時在武漢了解到的並非全部實情。但究竟誰向專家組隱瞞了一些醫護人員當時已經感染的實情,目前不得而知。
這位專家還表示,第二批專家組到武漢後很多信息都不掌握。“我們就沒有看到一個正式的報告,包括這個病是怎麼來的、是怎麼發現的、做了哪些調查、調查結果是什麼、最初發現哪幾個病例…… 這些我們都不掌握。後來我們都沒辦法,基本上就負責臨床救治了。”
2020 年 1 月 16 日,第二批專家組回到北京之後組織開會,當時已有專家組成員表示,疫情被低估了。
即便如此,公眾仍然質疑:專家組此前去武漢是否真的做到了 “盡職盡責”,是否盡了最大可能了解實情?
以下為這位專家接受《財經》記者專訪的內容。
為何沒有發現 “人傳人”?
《財經》:為什麼第二批專家組沒有發現 “人傳人”?
專家:家庭、社會上傳染,再得到確認 “人傳人”,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鏈條,因為還有可能是共同暴露。但是醫務人員不一樣,因為他們和病人不可能有共同暴露,不需要分析說,有什麼傳播鏈。只要醫務人員感染,一定是 “人傳人”,而且說明,病毒傳染性還非常強,因為醫務人員一般和病人沒有特別密切的接觸。
鐘南山院士為什麼能說 “明確人傳人” 呢?第一,他在廣東就已經了解到病毒的傳播鏈了。在廣東有兩個病例,沒去過武漢,但家人去了武漢後染上了新冠肺炎。第二,正因為鐘院士掌握了病毒的傳播鏈,所以他到了武漢,馬上有人跟他報告,有醫務人員感染。
相比之下,儘管當時我們掌握的材料裡,也包含了兩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但是,我們並不掌握傳播鏈及醫護感染案例,所以就沒法得出 “人傳人” 的結論。
《財經》:關於新冠肺炎到底會不會 “人傳人”,當時專家組討論過這個問題嗎?
專家:大家都很困惑。因為早期,病例多是和華南海鮮市場相關的,常常商販一家子都在這個市場裡面工作,或者經常去這個市場。所以,一家人感染以後,到底是共同暴露引起的,還是 “人傳人” 引起的?這個問題是不明確的。當時我們專家組裡,也有人去問疾控系統的專家,對方給出的答復是,沒有辦法確定 “人傳人”。
《財經》:第二批專家組去武漢調查,武漢方面提供的資料裡,難道沒有醫護人員是否被感染的信息嗎?
專家:沒有。後來根據媒體報導,其實那時候已經發生了醫務人員感染的案例。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陸俊是 2020 年 1 月 5 日發病的,1 月 10 日住院,1 月 17 日轉診至金銀潭醫院。(編者注:據《北京青年報》報導,1 月 5 日晚,30 歲的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陸俊出現發熱症狀,1 月 10 日因 “病毒性肺炎” 住院,1 月 17 日轉至金銀潭醫院 ICU 治療。陸俊稱,自己並不清楚確診為新冠肺炎的確切日期,但肯定是 1 月 17 日轉院前確診。)
我們是 1 月 10 日以後去的同濟醫院,當時得到的答復是沒有醫務人員感染。我認為,醫務人員的感染情況,應該一個一個地去追,醫院報告給誰了,最終這個信息報告到哪兒被阻斷了?
《財經》:第二批專家組都去了哪些醫院?
專家:金銀潭醫院、武漢肺科醫院、武漢人民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協和醫院、同濟醫院,主要是去他們的發熱門診。
《財經》:你們去到的所有醫院,是否都有親口詢問有沒有醫護感染?
專家:我們特別關心有沒有醫護人員感染,每一個地方都要問。我們當時聽說哪有醫務人員感染,會都一個個打電話去問,結果最後得到的信息根本不是。醫護人員的感染區我們也沒看到,誰知道他們在哪。這麼大的院區,我們怎麼去找呢?
《財經》:當時陪同專家組的人都有誰?
專家:醫院和衛健委的人都在。
《財經》:醫院的人是院長?還是行政人員、醫生?
專家:有的是院長,有的是醫務處主任。
《財經》:“人傳人” 在這種傳染病裡是最核心的要素。
專家:很關鍵很關鍵,我們一直懷疑有 “人傳人”,但就是沒有證據。
《財經》:沒有證據是因為他們不提供還是提供的素材不夠?
專家:沒有告訴我們實情,從現在真實的情況來看,他在說謊。
專家組不掌握真實情況?
《財經》:武漢方面有沒有把當時已經掌握的信息完整地告訴專家組?
專家:關於第一批專家組和湖北、武漢方面的調查發現,我們沒有看到一個正式的報告,包括這個病是怎麼發現的、做了哪些調查、調查結果是什麼、最初發現哪幾個病例…… 這些我們都不掌握。後來我們都沒辦法,基本上就負責臨床救治了。
《財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專家:他們根本不合作,這是最主要的問題。比如醫務人員感染的事,你哪怕報一個醫務人員感染,我們也就意識到它有傳染性。
《財經》:那你們後來放棄調查了?
專家:不是我們放棄,是不讓你管,當時要求屬地管理。我們去了以後,就接到指示,大概內容是:屬地管理,地方為主,專家組是幫忙的。
後來,湖北、武漢各自有自己的專家組,對病人的救治,主要由他們負責。我們主要的任務,一個是當時接待港澳台的代表團,另外一個是,我們去發熱門診了解情況。
《財經》:讓你們幫忙?你們幫上忙了嗎?
專家:那最簡單的道理,我讓你把病例都報出來,你怎麼不報呢?
《財經》:武漢方面聽取了你們的建議和意見嗎?
專家:病原找到後,在發布消息以前,專家組成員和地方上開過一次會。我們實際上討論的是,到底有多少病例?在武漢提供的病例資料裡,有 41 例是實驗室檢測結果確診的,除了這一批病例外,還有一批是沒有經過實驗室檢測的疑似病例。
關於發布什麼樣的病例,這在當時是有爭論的。我們專家組一致的意見是,疑似的、確診的都要報出來,我們臨走前都說好了。但是第二天見報不是這樣。新聞出來,地方上報出來的是 41 例,僅僅是實驗室方法確診的一批人。背後的那些事情,我就不懂了。(編者注:武漢市衛健委 1 月 11 日發布通報稱,在 “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 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之後,武漢衛健委組織對現有患者標本進行檢測,截至 1 月 10 日 24 時,初步診斷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41 例,其中重症 7 例、死亡 1 例,其餘患者病情穩定。)
《財經》:當時你看到的疑似病例患者有多少?
專家:具體我記不住了。可以肯定的是,我當時看到的疑似病例數目大於確診病例數目。
《財經》:假如當時把疑似的數目也公布了,公眾的警惕性也會更高一些嗎?
專家:情況就是這樣。
《財經》:在你們之前,第一批專家已經去過武漢。為什麼還要組織第二批專家去武漢?
專家:他們待的時間太長了。他們在那過的元旦。
《財經》:第二批專家組和第一批專家組,是怎麼交接的?
專家:他們跟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情況,主要是在病例的交接上。大家了解下基本情況,就完了。我們的重點是,看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指導他們治療。
《財經》:當時對於新冠肺炎病毒有沒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專家:它肯定和 SARS 不是一個病毒,因為我得到的信息,兩者同源性只有 70% 多,把它歸到 SARS 是不對的。另外從我們當時看到的病例,確實比 SARS 的重病例少,這是沒有問題的,到現在更加證實了。另外,有死亡,但是死亡不多,當時 41 例確診案例當中有一例。
《財經》:之後你們和第三批專家組,怎麼做的交接?
專家:我沒見到鐘南山院士。第二批專家組成員回來後,到國家衛健委開會,要對疫情判斷。當時有成員就說,疫情被低估了。我印象中,第二天衛健委態度變了,已經開始重視了。
《財經》:相比 “人傳人” 的問題,當時第二批專家組得出的 “可防可控” 結論引起了更大爭議。
專家:當時專家組掌握的情況確實是可防可控。41 個病人你說可防不可防,可控不可控?主要的問題不是說可防可控的問題,這個病現在看肯定是可防可控,你們把這個要寫清楚,就是可防可控,不是說讓它不防不控。到今天我們防住了嗎?控住了嗎?問題是讓你防讓你控,你不防不控,那是誰的責任?所有的病如果不防不控它能控制住嗎?不防不控是今天造成的這個惡果,而不是說可防和可控這個觀念造成的。
《財經》:今天來看,你認為他們為什麼要隱瞞信息?
專家:那我不知道,那你可以問他們去,誰知道,我們不擅自猜測別人。
我相信在北京不是這樣,在廣東也不是這樣,在其他地方可能都不會是這樣。你看現在的防控就知道了。
《財經》:如果他們當時跟你說了實際的情況(醫護感染),今天的情況會有所不同嗎?
專家:如果他們說了醫護人員感染,那就不是說有限的 “人傳人” 了,就能肯定明確 “人傳人”。
《財經》:第三批專家組過去的時候,為什麼他們能看到明確 “人傳人” 的證據?
專家:發展到那個程度,他捂不住了,那不就暴露出來了嗎?從鐘院士的講話來講,有醫務人員感染,這是很重要的證據。如果當初告訴我們有醫務人員感染,我們肯定對疫情的判斷就是另一码事。
《財經》:武漢方面當時一直稱沒有醫護人員感染,作為專家組,你們就沒有懷疑過這一點嗎?
專家:我們當然懷疑,但是這個懷疑沒有用。我們聽說(醫護感染)消息,就聯繫院方,因為不知道具體是誰,聯繫完了人家不跟你說,不跟你說實話。我們也沒辦法,因為很明確是屬地管理,我們接到的這個指示是地方為主,國家專家組幫忙、指導、輔助。
《財經》:既然有懷疑,為什麼沒有直接向當地的政府或者醫院發問?
專家:當時我們討論的時候,我們讓他如實報。衛健委的領導當場就說了,他說,“你們是不是懷疑我瞞報啊?” 他公開反問我們,專家組的都在場。他都這麼說了我們還能說什麼?
《財經》:聽到這句話,專家組心裡是什麼感覺?
專家:你不應該找我們,你應該找找那個領導層去了解。現在這個衛健委的人已經被免職了。(注:2 月 10 日,湖北省委常委會決定:免去張晉的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職務;免去劉英姿的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職務;上述兩職務,由新到任的湖北省委常委王賀勝兼任。)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方便廣大網友回顧留念。
本文由自動聚合程序取自網絡,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